1996.10.18 - 2020.10.18
應該是在幾年前,把臉書的生日提醒關了。
關於生日提醒這項功能,讓我想到英文課的老師在課堂上說明天是他生日,還預計當天晚上要坐在電腦前面看看有誰會祝他生日快樂。
說來實在懷念,那時候是臉書盛行的年代,還能看到朋友的貼文、誰玩了什麼遊戲、和誰「戳」了你一下。
漸漸的,這個空間彷彿變成了另一個真實世界,實體認識一個人開始變得不足夠,還必須連網路面向的他一網打盡才行。
長越大,只會覺得自己的生日越來越不值得被紀念。
對於 23,只有感到滿滿的疼惜:「那經歷過迷失、心碎與自我價值感喪失的自己。」
當一個人的時間多了,這些感受就加倍回饋到自己的腦袋裡。狀態好的時候用通訊軟體和朋友聊聊天,談談最近;掉到谷底的時候就寫一些文字,整理自己的情緒,等到詞窮,再把它們一併丟棄。會讓自己傷心的東西拒絕閱讀,會讓神經一同共振的音樂不要聽。「勿視、勿聽、勿言、勿動」,把儒家的哲學思維擷取再做一點變形。
How shitty!!
有些東西會很想快點忘掉,或是希望自己從來沒記得過,那可能是某個瞬間,很即時性的片刻,等到情緒一過,就會開始後悔為什麼當初沒有好好保存起來。如果說這些瑣碎的加總會構成一個人的價值觀、性格甚至外殼,那自己的實體與心靈絕對是空洞百出,缺少許多零件的成品。
要怎麼把碎片撿拾回來啊?而為什麼一定要撿回來呢?無解的問題先丟給時間,時候到了應該自然會有答案 吧。
前一陣子把人數退到一個極限,在這邊只想留下真正讓我感受到溫度的人罷了。
總之,不要再祝我生日快樂了,若想真心祝福,請拿一罐你覺得好喝的瓶酒到我家樓下,我們可以一起踩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