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下旬,再度回歸待業狀態。
這個時期其實也只是人生某一段必經的過程,但不知怎的,它會被無限放大,只要進入到這個區域,時間就會過得特別慢,海與砂石的每一次侵蝕的力道也變得更加強烈,長輩這段期間突如其來的問候也變得特別刺耳。
人只要進入到某些時刻,就會開始思考自己的價值,進而對自己產生無限懷疑。
首先是進入一段感情。
這個不會被懷疑吧!?現在請開始回想你與另一半曖昧時,你不眠不休的小劇場是不是轉到都快燒壞了?
「他為什麼會喜歡我?」
「我究竟哪裡做不好?」
「我有資格嗎?」
進入親密關係,一個人從小所累積的創傷、與家人的議題會在未知的時間點爆炸,那種張力擋都擋不住。透過不斷的溝通,甚至激烈的爭吵,勉勉強強拼湊出幾分之幾的自己,接著好不容易拼湊出的自己會在下一次爭吵中再度粉碎。
第二個是待業期間。
此時,褪去科系的定位、學生的身份,你還擁有什麼?
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這樣的你,想做什麼都行,只差你能不能展現出你的本事。
「你讀某某科系,為什麼要來做這一行?」
「從畢業到現在都在做什麼?」
待業過程中你也問過自己無限多次,若沒真的找出答案,回答再精美的字句也只是空泛的辭藻,隨風逝去,破綻百出。
現在回想起來仍覺得自己十分幸運,在上一份工作的地方遇到很多友善的人,這點真的十分可貴,畢竟出了社會之後,很多人際互動模式僅建立在公事上,或是帶有某種利益糾葛的元素,在這樣的前提下,要真心交友便成為一件極度困難的事。
工作最後一天,把尚未完成的專案交接給同事,歸檔完後還剩約莫幾個小時的時間,正當開始閒得發慌,S 走過來告訴我:「之後的履歷可以拿給我看,或對於職涯規劃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和我討論,我會幫助你。」
我何德何能啊?身邊能出現一位這樣的他,提供無私的協助。
至於現在呢?仍然在找尋自己的步調與發掘更多興趣。與上次待業期不同的是,對於自己所想要的,好像又更清楚了,期許自己好好把握這段時間,除了適度的休息之外,也要規律的持續學習,等待機會的到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