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被新世紀福音戰士燒到⋯⋯關於主角的心路歷程,起初為了戰鬥或是被強迫,而踏上了駕駛 EVA 的旅程,隨著故事的發展,從單打獨鬥變成與他人合作,甚至與明日香跳著看似滑稽但又嚴肅的同步之舞,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開始有了更深層的意義,而每個人都帶著淌血的傷疤存在著,並隨時迎接使徒的突擊以及無法招架的自我創傷⋯⋯。
對於各式各樣的作品,有些人喜歡用「作者已死」來表達自己的心情,這樣的心境通常是帶著無奈的,但我卻持著樂觀的態度,至於為何樂觀,大概要先回到我如何判斷一個作品的優劣吧,我一直都覺得,一個優秀,值得一再回味的作品(至少在我的心裡)可以讓各式各樣的人在不同的角度裡找到自己,會簡單來說,就是因為某種理由被打中了。例如:因為世界觀的設定所以深受吸引,抑或是角色隨著故事的推演而有了些許的變化(無論好壞)。
另外,我也發現,如果你是某個領域的專家,那你幾乎可以在生活中的大大小小找到那個領域的身影,這個想法是我在觀看超級歪解析鬼滅之刃的影片所體悟到的。 我對於鬼滅之刃非常無感,這與反跟風無關,論劇情與角色設定,可以算是沒有一項打中我,經過自我剖析,我認為有可能是因為我非常質疑劇中手足間的極度親密(炭治郎對彌豆子的呵護之情)。 心目中的神作—鋼之鍊金術師,主角愛德華與弟弟阿爾馮斯之間的感情就顯得更加多元,也更真實吧,包含了罪惡感、矛盾與對彼此的愛,我總覺得這才是家人之間真正會有的元素。 但超級歪,對於哲學與精神分析有著狂熱的學者,解析影片用日本文化的精神分析為切入點,以他一貫的風格,舉例時偶爾帶入其他的電影或影集。而透過他的視野,總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很大,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角度可以說是有無限種,正因如此,我不覺得作者已死是一件壞事,倒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觀點湧入,透過交流,甚至答辯,互相刺激彼此的價值觀。
上述聽起來好像要吵架了,但沒有啦,一切都以利益良善出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