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 moods

拾參、替代目標

今天早上看到朋友昨夜傳來的訊息,內容如下:

「很多事情是你真的想要去做,還是某種逃避找工作的替代目標?」

「不想稱之為藉口是因為我覺得你做的事情確實對你也是有益的,所以改稱為替代目標,可能是階段性的。」

當我發現這兩句話確實有停留在自己的腦袋時,不禁覺得有些危險,會這樣認為主要是因為這或許代表自己對於目前這樣的狀態(自認為的「計畫性待業」)持有不確定感,而有時候,非口語表達的行為(因為覺得自己被質疑了以致於產生的防衛心態)才是最能深層反映內心焦慮的吧。

前公司的資深人資 S 跟我提過:「在台灣,把自己處於長期待業狀態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,除非待業期間非常努力精實自己,更重要的是,他們也認可你在這段期間所做的努力不是在逃避。」

最近心情的確有些浮躁,這段期間堪稱球員兼裁判,會這樣形容是因為自主學習和監督者都是自己,有時專心致志,有時不知不覺進入到偷摸魚的氛圍裡。

如果我在這裡打上我的目標以及期許或許顯得有些矯情吧,那我好像也只能希望很久之後的自己(至少找到工作以及穩定的我)再看到這篇時會滿意自己現在做的決定以及規劃,畢竟我真的深刻地了解到自己的文字表達力可以持續磨練,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啊!

臨時隨筆,字數可能會是裡面最少的吧,但同時也是最深刻的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